本网讯(通讯员 毕艳琼、郝静)2025年4月8日,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侨联收到一封特殊的求助信:退休侨眷彭老师的母亲彭老人因身患严重肛肠疾病,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因治疗难度较大未被及时收治,病情持续加重,远在国外的亲属也心急如焚。一场跨越地域的“为侨服务”爱心接力,由此迅速展开。
急侨所急:三方侨联开启“绿色通道”
彭老人今年80多岁,自1月初起便受痔疮直肠脱出病症困扰,3月25日到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时,因病情复杂,医院建议转往上级医院治疗。面对母亲日益虚弱的身体,彭老师第一时间想到了“娘家人”——湖北工业职院侨联。校侨联接到彭老师的求助后立即向十堰市侨联反映情况,十堰市侨联迅速对接天门市侨联,形成三方侨联联动救助机制。
天门市侨联接到诉求后,立即与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沟通,了解到医院并非拒绝收治,而是考虑到彭老人病情特殊,建议转至武汉中南医院进行专业治疗。为确保转诊流程畅通,天门市侨联协调医院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协助办理转诊手续,并积极联系中南医院肛肠科负责人,为老人入院治疗铺路。
情暖侨心:贴心服务传递“家”的温度
4月10日上午,彭老人在家人陪同下顺利入住武汉中南医院。当天下午,天门市侨联专程致电询问老人病情,叮嘱彭老师一家“有困难随时联系”,并表示将持续跟进治疗情况。“从求助到转院,只用了短短两天,侨联的同志就像亲人一样,全程帮我们跑腿、协调,让我们真切感受到‘侨联是侨眷的家’!”彭老师感动地说。
此次接力帮扶,不仅解决了侨眷的燃眉之急,更展现了侨联组织“以侨为本、为侨服务”的宗旨。十堰市侨联主席林华表示,近年来,十堰各级侨联始终将侨界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,通过建立快速响应机制、搭建跨区域协作平台,历年来,累计帮助侨眷解决就医、养老、政策咨询等各类问题上百件,真正成为侨界群众的“贴心人”。
凝聚侨力:构建有温度的“侨之家”
据了解,天门市侨联在协调转诊的同时,还为彭老师一家提供了后续帮扶预案,包括协助对接武汉地区侨界资源、跟进医疗进展等。侨联的工作不仅是‘锦上添花’,更要‘雪中送炭’。面对侨眷的特殊需求,侨联干部必须主动靠前、精准服务,用实际行动让侨界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。
目前,彭老人的治疗已步入正轨,彭老师远在海外的亲属也通过网络连线表达了对侨联组织的感谢。这起暖心案例,正是新时代侨联组织践行初心使命的缩影。在“为侨服务”的道路上,各级侨联正以更扎实的举措、更温暖的行动,架起党和政府与侨界群众的“连心桥”。